当前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国民经济发展报告 |
通化市二道江区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
|
——2021年11月23日在二道江区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二道江区发展和改革局
各位代表: 受区人民政府委托,向本次会议作关于二道江区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请予审议。 一、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1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区两级人大的监督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各项决策部署。全年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6.6亿元,同比增长5.8%,扣除通钢和热电,完成36亿元,同比增长10%;建筑业产值2.1亿元,同比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亿元,同比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7亿元,同比增长28.4%;全口径财政收入3.4亿元,同比下降19.1%;地方级财政收入1亿元,同比下降30.3%。 (一)产业发展持续优化 重塑工业产业格局。做大“三大支柱”产业,推进钢铁延伸及配套产业集群和环保新材料产业集群建设,支持医药食品产业创新提质发展。提升“三大优势”产业,打造高端装备制造品牌,开发新型节能建材产品,鼓励精细化工企业实施工艺改进。培育“三大新兴”产业,深入推进节能环保技术开发应用,加快生物质、光伏等新能源开发建设,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全年预计实现工业总产值240亿元,同比增长40.1%,不含通钢和热电实现29亿元,同比增长19.4%。现代农业快速发展。全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村增绿、农民增收,全区农业总产值实现3.9亿元,同比增长1.4%。食用菌280万袋,蔬菜种植面积4900亩,药材种植面积5000亩,花卉种植400万株。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发展到5户,农民专业合作社107家、家庭农场112家。主要粮食作物机械化水平达到73%,比上年同期增加1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全面发展。突出发展现代旅游产业,以文旅融合为主线,全力推进全域旅游建设进程。加快推进通化溶洞地质公园、红色教育基地及沟谷特色产业带等项目,逐步提升特色文化旅游服务能力,打造复合型旅游综合体。大力发展乡村电商,多家企业开展互联网品牌化运营。推动新型服务业态发展,通钢自信和日盛公司全年预计实现营业收入11593万元,同比增长14.42%。 (二)发展后劲持续增强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全年谋划合作计划书水平项目53项,落地及开工项目15项,到位资金2.89亿元。参加东北亚博览会、吉商大会等各类大型经贸活动,通化溶洞地质公园、“泽厚园”生态公墓等一批建设项目成功签约。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区级领导包保重点项目33项,总投资83.09亿元。纳入省、市重点项目库500万元以上项目21项,总投资58.54亿元。鑫鸿300万吨环保新材料、金马药业国家级1.1类新药等一批项目进展顺利。全年累计发行地方政府债券项目6项,到位资金2.1亿元。创新驱动不断增强。申报省市科技发展计划及人才、成果转化项目14项,已批复资金65万元。完成鑫鸿新材料、京辉药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及双龙化工、耐博新材料三年到期重新认定工作。金马药业琥珀八氢氨吖啶片三期临床完成600例入组病例。 (三)城乡融合发展加快推进 产城融合有序发展。加快推进吉林省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统筹政策争取、项目推进、招商引资、运行服务等工作,与通钢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组织开展本地产品互采互用活动,建立完善政企联合招商和回款机制,逐项盘活通钢闲置资产,产城融合各项任务稳步实施。城乡建设扎实推进。继续推进城区老旧小区和城区道路建设,完善城区公共基础设施,全力推进乡村振兴,扎实开展“农村厕所革命”,打造最美庭院。全年创建省级美丽乡村1个、“千村示范”示范村5个,市级示范镇1个、示范村2个,城乡面貌显著提升。生态治理持续加强。深入推进大气、污水、土壤专项整治行动,推进秸秆五化利用和全域禁烧。全面加强危险废物环境监管,提升固废管理水平。加强林业生态保护,完成造林抚育工程2000余亩。开展“清河”行动,河湖管理保护长效机制更加完善。 (四)改革创新持续深化 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落实吉林省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精简审批流程和时限,提高工作效率。完善政务大厅“一站式服务”功能,组建“一窗受理、集成服务”队伍,提升政务服务标准化水平。全力推进农业综合改革。深化农村土地确权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加强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的规范化建设,全区范围内开展典型示范评定工作。19个行政村全部成立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持续推进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建立覆盖行政事业单位的信息库。加强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监督,指导企业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推动财政票据电子改革工作,确保非税收入及时足额缴库。 (五)民生福祉持续增进 社会保障不断改善。把稳就业放在突出位置,全年城镇新增就业461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008人次。积极争取缴费补贴政策,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提高城乡低保及城乡特困供养标准,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切实保障。整合组建区域性养老机构,力争社区居家养老实现全覆盖。社会事业均衡发展。稳步推进中高考改革工作,贯彻落实“双减”政策,多措并举提升教育质量。深入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医疗体系明显加强。认真落实生育奖励扶助政策,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稳中求进。文化惠民活动全面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丰富多彩。社会治理精细高效。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全面完成专项整治任务。加强食品药品监管,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加强信访维稳工作,全区信访案件按期答复率100%,信访部门满意率96.85%。扎实推进有序用电工作,全力保障全社会用电安全。在复杂严峻形势下,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总体平衡,但经济下行压力大、工业运行不稳、投资结构不优、财政三保压力大等困难和问题不容小觑,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安排 结合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确定2022年主要工作目标如下: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左右(不含通钢和热电);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25%以上(不含通钢和热电);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以上;地方级财政收入增长3%左右。为实现上述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突出提质增效,激发经济新动能 一是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夯实以冶金、环保新材料、医药食品产业为支柱,装备制造、新型建材、精细化工产业为优势,节能环保,新型能源、数字信息产业为潜力的多元工业产业格局。二是促进现代农业高效发展。大力发展农林特色产业,探索绿色康养农业发展新模式,积极发展围城农业,推进“秸秆变肉”工程,支持规模化养殖场建设。三是加快现代旅游产业集群建设。全力推进通化地质溶洞、红色教育基地等重点项目开工建设,壮大旅游产业规模。实施旅游商品创意提升行动,推进“旅游+文化”“旅游+会展”“旅游+美食”融合发展,培育旅游经济新增长点。 (二)突出项目建设,发展新引擎 一是强化招商引资。超前谋划项目,搭建招商平台、策划政企招商,抢抓各项经贸活动契机,做好洽谈对接。成立项目服务推进专班,全力为项目签约落地创造条件。二是强化项目落地要素保障。重点做好土地、规划、拆迁、园区基础设施、资金、环评、能耗指标等要素保障工作。三是全力推进项目建设。落实重点项目区级领导包保责任制,发挥项目中心协调抓总作用,持续做好项目服务工作。 (三)突出改革创新,打造发展新亮点 一是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构建标准规范的办事事项和办事指南体系。全面推进政务大厅“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建立“办好一件事情”全链条全流程联合审批服务制度。二是扎实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健全守信联合激励机制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依托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信用信息互联互通。三是深入开展全方位对口合作,协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全面优化营商环境,推进各项改革落地。 (四)突出协调推进,促进产城和城乡均衡发展 一是全力推进产城融合发展。支持通钢转型发展,完善城区公共基础设施,构建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融合发展新格局。二是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生活垃圾清理和环卫保洁长效机制,深入实施污水治理、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等重点工程。加大环境污染整治力度,强化城乡生态保护。三是全力推进乡村振兴,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发展壮大乡村产业,全面建设美丽乡村。 (五)突出民生供给,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 一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机制。全面贯彻落实就业创业政策,积极开展就业创业服务。扎实做好社会保障各项政策宣传解答工作,强化社会保障政策落实。二进一步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完善医疗服务体系。推进区中心幼儿园、铁厂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项目建设,做好青少年活动中心和五道江卫生院建设项目收尾工作。三是进一步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管理,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做好信访维稳和应对电力紧缺等工作。 各位代表,当前宏观形势复杂多变,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任务艰巨。我们将进一步抢抓机遇、创新举措,扎实地推进各项工作,努力完成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 |
版权所有:通化市二道江区政务服务和数字化建设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2205030001
吉公网安备 22050302000102号
吉ICP备050005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