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国民经济发展报告 |
通化市二道江区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
|
——2021年1月6日在二道江区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二道江区发展和改革局
各位代表: 受区人民政府委托,向本次会议作关于二道江区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请予审议。 一、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0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区两级人大的监督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及区委各项决策部署,以“十大行动”为统领,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全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全年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8亿元,同比增长2%;建筑业产值2.04亿元,同比增长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99亿元,同比下降12%;固定资产投资5.68亿元,同比增长15%;全口径财政收入4.2亿元,同比下降7.7%;地方级财政收入1.45亿元,同比下降9.6%。 (一)产业发展持续优化 工业经济平稳运行。全年预计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23.8亿元,同比增长1.2%,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5%。其中“1+3”产业预计实现产值20.7亿元,占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的87%。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良好,鑫鸿新材料全年新增产值达到1.6亿元,占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的6.5%。 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加快全域旅游发展布局,推进军民融合文化产业园、红色教育培训基地、恒翔乡村休闲游等项目建设,打造乡村旅游综合体。推动新型服务业态发展,通钢自信和日盛公司预计全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8%。 现代农业提质发展。持续壮大特色农业产业,优质蔬菜、中药材、经济林面积分别达到4900亩、4700亩、3700亩。深挖区域资源优势,培育茂霖、恒诚等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基地,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发展到10家,绿色、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数量达到14个。 (二)发展后劲持续增强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全年谋划招商引资项目49项,达到合作计划书水平23项。与中石油、中石化、国电投等30余家企业和对口单位达成友好合作关系,共签约落地重点项目8项,到位资金8.1亿元。 项目建设加快推进。重点推进5000万元以上项目22项,信能生物质发电、阿尔凯斯特高端精密铸件、雅努斯复合门等项目进展顺利。申请地方专项债、一般债等项目共6项,争取资金2.4亿元,项目年内全部开工建设。 创新驱动不断增强。仁生源生物科技和亚泰集团通化水泥公司被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全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6户。通化金马成功申请省级重点实验室。全区累计申报国家、省市科技发展项目22项,争取资金520万元。 (三)城乡融合发展加快推进 产城融合有序发展。成立产城融合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建立“1+7”工作机制,统筹推进政策争取、项目推进、招商引资、运行服务等工作。与通钢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推动通钢与本地企业实现产品互采互用,建立完善政企联合招商和回款机制,逐项盘活通钢闲置资产。 城乡建设扎实推进。全面开展城区绿美亮化工程,城区环境得到进一步提升。稳步推进城区老旧小区改造工程,群众生活幸福指数明显提高。扎实开展生活垃圾分类行动,有效避免垃圾存留和环境污染。继续实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三年行动,城乡面貌有效改善。 生态治理持续加强。深入实施大气、污水、土壤专项整治行动,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加强林业生态保护,完成造林抚育工程8700亩,栽植苗木20万株。完成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经济开发区被列入国家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园区(第二批)名单。 (四)民生福祉持续增进 社会保障不断改善。就业创业工作扎实推进,城镇新增就业、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等均超额完成全年任务。积极争取缴费补贴政策,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提高城乡低保及城乡特困供养标准,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整合组建区域性养老机构,社区居家养老实现全覆盖。 社会事业均衡发展。实施义务教育学校能力提升工程,完成信息化设施设备改造工作。大力推行“互联网+医疗”,推动全区乡镇卫生院远程医疗服务全覆盖。开展文化惠民和全民健身活动,组织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共11场次。健全完善文体基础设施,完成乡镇综合文化站改造。 社会治理精细高效。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及冬春安全治理行动,加大隐患排查治理力度。大力实施安全放心工程,强化食品药品监管。全区信访案件办结率100%,法律援助受理案件91件。 在复杂严峻形势下,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总体平衡,但也存在着经济下行压力大、工业经济运行不稳、投资结构不优、财政三保压力大等困难和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安排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结合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确定2021年主要目标如下: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地方级财政收入增长2%。 为实现上述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突出提质增效,激发经济新动能 一是推动支柱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钢铁延伸及配套产业发展,协同推进通钢做优做强。大力推进环保新材料产业发展,推动鑫鸿年产120万吨新型高效活性钙项目建成投产。加快医药产业发展,完成金马药业原料车间改造项目建设。积极推进装备制造产业发展,阿尔凯斯特高端精密铸件项目力争实现规模化生产。二是加快推动旅游业集群发展。重点推进国家级地质公园创建工作,全面推动旅游集散中心、四道江田园综合体、杨靖宇干院二道江教学点、通化溶洞扩建等项目建设,着力打造通化城郊休闲度假目的地。三是促进现代农业高效发展。支持恒成农业、逸香园玫瑰谷、茂霖畜牧等企业开展特色农产品深加工,提高农业附加值。大力宣传“两品一标”和绿色品牌申报认证,推动农业龙头企业与高校开展校企合作,强化农业科技支撑。 (二)突出项目建设,发展新引擎 一是强化招商引资。加强项目谋划储备,扎实推进以商招商、全员招商,抢抓各项经贸活动契机,做好洽谈对接,推进项目落户我区。二是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围绕“十大行动、百项工程”推进工作,进一步强化要素保障,扎实做好项目前期手续办理、土地征收、基础设施配套等全过程服务,全力保障项目建设。 (三)突出改革创新,打造发展新亮点 一是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优化流程、简化环节、提高效率,构建标准规范的办事事项和办事指南体系。全面推进政务大厅“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建立“办好一件事情”全链条全流程联合审批服务制度。二是扎实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健全守信联合激励机制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完善诚信红黑榜。依托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信用信息互联互通。推进信用分类分级动态监管,加大宣传力度,营造“一次失信,处处受限”氛围。 (四)突出协调推进,促进产城和城乡均衡发展 一是全力推进产城融合发展。加快推动产城融合发展意见实施,积极向上争取通钢与二道江供电公司建立直供电试点,支持通钢与一汽集团搭建常态化供需对接平台。发挥围钢企业协会作用,完善通钢原材料采购机制。加大政企联合招商力度,重点跟踪推进浙吉对口合作金属产业链工业园区建设项目。二是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改善。建立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清理和环卫保洁长效机制,深入实施厕所改造、污水治理、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等重点工程。坚持综合治理,持续开展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大乡村环境污染整治工作力度,强化城乡生态保护。 (五)突出民生供给,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 一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机制。全面贯彻落实就业创业决策部署,广泛开展职业技能和创业培训。认真做好退休审核及特殊工种初审、建国初期老兵补助金发放等工作,强化社会保障政策落实。二是进一步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持续推进区中心幼儿园和青少年活动中心项目建设,完成五道江卫生院建设,不断完善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广泛开展各类文体活动。三是进一步优化社会治理水平。加强食品药品监管,切实保障公众饮食用药安全。加强安全生产体系建设,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创新社会治理,提高信访调节和积案化解能力。 各位代表,当前宏观形势复杂多变,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任务艰巨。我们将进一步抢抓机遇、创新举措,扎实地推进各项工作,努力完成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 |
版权所有:通化市二道江区政务服务和数字化建设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2205030001
吉公网安备 22050302000102号
吉ICP备05000566号